(金婷综合报道)12月25日是西方传统的圣诞节,与情人节一样,这个西方舶来的节日眼下已被中国人渐渐接纳。在外媒眼中,这个“洋节日”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呢?
 2010年12月24日,陕西西安一位中国古代名人雕塑旁,一棵圣诞树被照亮。大雁塔矗立于背景远处。与二月的情人节、十月的万圣节一样,圣诞节在中国消费文化中越来越流行。(China Photos / Getty Images Contributor)
商业气息远甚于宗教意味
自从圣诞节在中国流行起来后,这似乎成了一个商业的节日。每年圣诞节前后,圣诞物品热卖、商场借着圣诞节打折促销、星级酒店举行圣诞party等随处可见,商家们忙着大做节日市场蛋糕,而对于西方国家真正的圣诞文化却很少关心,圣诞节更多成为了一种“圣诞消费”。外媒对此进行了报道。
墨西哥《改革报》在12月21日发表《中国人过洋节》中写道:“圣诞节的发展不但给购物中心和外国电影带来了新气象,更加速了西方对中国的影响,使中国浸淫在一派消费繁荣的景象之中。”
英国BBC中文网在《圣诞节在中国为何越来越走俏?》一文中写道:“据估计,中国的人口中只有2%人信基督教,但在中国许多庆祝圣诞节的活动跟宗教其实没有任何关系。”文中提到“中国的很多大型购物中心、餐馆、酒吧等都有圣诞老人等各种各样的圣诞装饰和促销活动,以招揽顾客,促进销售。”
圣诞节是这个年代的幸福节日
在外媒眼中,圣诞节的来临迎合了很多现代中国人的生活需求。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人们特别希望能在过节时放松平常绷得太紧的神经、宣泄压抑太久的情绪,与朋友家人相聚、狂欢、消费也是一种获得快乐的方式。
来自英国BBC《圣诞节在中国为何越来越走俏?》的报道中写道:“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许多人把圣诞节看作是一个社会活动,人们在一起开派对、饮酒、品尝美味佳肴等,就是为了度过一个美好的时光。”
12月22日来自北美最大网络报纸《赫芬顿邮报》的评论 《圣诞节在北京:对幸福人生的祝福》一文,作者梅莱妮-奈耶写道“在中国,对圣诞的庆祝,商业气息远甚于宗教意味,但庆祝理由却是与全世界相通的:这是与家人和朋友团聚的节日,也是给予祝福的时刻”,她进而得出结论“圣诞节不再只是个宗教性的节庆,它开启这座城市居民的快乐之路。对于很多西方人来说,圣诞节的商业化是一种冒犯,但对于北京的居民而言,这只是一个祝福人生与好运的理由”。
圣诞节是这个年代的幸福节日
在外媒眼中,圣诞节的来临迎合了很多现代中国人的生活需求。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人们特别希望能在过节时放松平常绷得太紧的神经、宣泄压抑太久的情绪,与朋友家人相聚、狂欢、消费也是一种获得快乐的方式。
来自英国BBC《圣诞节在中国为何越来越走俏?》的报道中写道:“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许多人把圣诞节看作是一个社会活动,人们在一起开派对、饮酒、品尝美味佳肴等,就是为了度过一个美好的时光。”
12月22日来自北美最大网络报纸《赫芬顿邮报》的评论 《圣诞节在北京:对幸福人生的祝福》一文,作者梅莱妮-奈耶写道“在中国,对圣诞的庆祝,商业气息远甚于宗教意味,但庆祝理由却是与全世界相通的:这是与家人和朋友团聚的节日,也是给予祝福的时刻”,她进而得出结论“圣诞节不再只是个宗教性的节庆,它开启这座城市居民的快乐之路。对于很多西方人来说,圣诞节的商业化是一种冒犯,但对于北京的居民而言,这只是一个祝福人生与好运的理由”。
 2010年12月24日,北京宣武门教堂圣诞夜弥撒中,一个小女孩示意身旁的男孩安静。(Alexander F. Yuan / 美联社)
链接
2006年的圣诞节前夕,针对“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热衷过圣诞节”的情况,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名校或科研单位的十位哲学或教育学博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称要通过此联署文章“唤醒国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号召网友慎对圣诞节。 |